镗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镗床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2004年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我的钢铁-【资讯】

发布时间:2021-09-07 17:57:35 阅读: 来源:镗床厂家

2004年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_我的钢铁

    受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全球建筑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外有关权威机构预测,1999~2003年全球工程建设市场保持5.1%的年均增长率,2003年达到4.1万亿美元以上。中国建筑市场居世界第三位,年均增长10%,而且没有放缓迹象。

    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展形势下,2004年我国建筑业将呈现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还存在那些问题?市场热点、区域热点在那里?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有关权威机构,查阅了和综合了相关资料,现将有关预测分析如下。

    建筑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

    据有关权威机构分析,2004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空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高增长率也将拉动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城市化率提高约1.5个百分点、奥运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工程加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等因素作用下,预计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将达到48%,按照一般的统计规律,近年来建安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稳定在64%左右,因此预计2004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0%左右,建筑业的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略低于2003年。

    建筑市场将由“对外开放”走向“对外放开”

    开放中国建筑市场作为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之一,自2002年12月1日建设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施行《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以来,国家政策正趋向加速这一开放进程,国外大牌建筑商也纷纷觊觎中国建筑市场这块大蛋糕。但2003年并没有出现预计中的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的方式大量涌入中国建筑市场。

    我们分析认为,2003年,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建筑企业是个准备期,主要是由于外资企业对于中国政府在建筑市场“进入壁垒”的打破上仍处于观望、尝试阶段,外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门槛依然偏高。随着2003年9月28日《关于做好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外国企业资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12月19日《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的出台,外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门槛在逐步降低,而且,从几年来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发布周期和内容上看,中国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从加入WTO协议中的“承诺开放”到2002年的“提前开放”,再到2003年的“加速开放”的历程。由此可以预计,2004年,中国建筑市场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外的“实际放开”,外商大举进军中国建筑市场的战役即将打响,国内建筑企业将在自己的家门口真正开始与洋企业的“正面交锋”。

    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建筑企业只有加大改革的步伐,扔掉沉重的包袱,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吸纳民资来充电,才能做强做大建筑企业,在内忧外患的建筑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八大利好因素促进建筑业发展

    ——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利好建筑业发展。2003年,一方面,由于多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累积效应的逐步释放,为民间投资活力的增强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去年各地政府换届后,都把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空前力度推进地方建设。各地纷纷出台了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新的企业资质就位利好建筑业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自2001年7月1日起建设部实施了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各地建筑业企业以此为契机,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一方面,企业之间的改组、改制、兼并过程明显加快;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加大了投入,加强了管理,使建筑业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加强。到2002年底,新资质的就位工作已经完成。通过新的资质就位,使建筑业的企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利好建筑业发展。去年以来,建设部门配合全国人大对《建筑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肢解发包、任意压低价格和缩短工期、拖欠工程款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处理。据建设部的资料,2003年,建设部门组织了27个检查组进行了3次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年共对92个案件进行了专案稽查。对9家特级、一级施工企业给予了停业整顿和降低资质等级处罚,吊销了277名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通过建筑执法检查,建筑市场秩序趋于规范,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投资体制改革利好建筑业发展。投资体制改革致力于改变国家调控投资的局面,尤其要解放大型国有企业投资自主权,恢复其经营方面的自主决策。这将有利于建筑行业尤其是国有老牌建筑企业走强强联合的发展道路,对民资进入建筑业大开方便之门。

    ——审批制度改革利好建筑业发展。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审批为核准。对不是国家投资,但社会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尤其是资源性项目,将原来的三次审批(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报告)改为一次核准(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项目实行项目征集制。这项制度的改革在利好房地产企业的同时也为建筑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规范政府投资利好建筑业发展。今年,政府投资规范方面将会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做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采取委托制,委托给建设总公司承包和管理,根据合同对其进行考核,改变越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浪费越大的不规范现象。同时积极筹划政府投资条例的出台,理顺投资体制,保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这将大大减少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风险,对建筑市场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资本市场规范利好建筑业发展。国家发改委、银行总行和银监会正在酝酿投融资改革方案,旨在改进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理顺了,资金会更多,企业投资更多,对建筑业会产生良性互动。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建筑企业,资本市场的规范为其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广泛的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对即将上市的建筑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国家大项目建设利好建筑业发展。今年乃至今后数年,国家大型公建项目如奥运场馆建设、世博会、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输、青藏铁路建设等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都会在2004年开辟新的投资领域,这些项目无论从资金保障还是从投资规模上,对建筑行业而言,都是一道道大餐。

    两大“瓶颈”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

    ——拖欠工程款有所增长,约达4000亿元。2003年以来,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去年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强调要用3年的时间基本上解决这一建设领域的顽疾。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治理整顿,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作为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这一问题的解决仍有相当的难度。初步测算,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达到4000亿元左右,仍比上年有所增长。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长期不懈的努力。

    ——建材价格上涨过快,建筑业企业压力加大。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全面紧张,价格上涨。据中国物流协会资料,2003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8.14%,钢材市场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21.1%,建材价格比上年上涨4.4%。国内资源严重不足,价格上涨过快,通胀压力加大。主要建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在建工程成本增加,一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困难,效益减少,利润下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材市场秩序混乱,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受到影响。

    建筑市场热点

    从建筑需求上讲,2004年除将保持对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需求热点之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建设、工业建设、城市间道路交通建设将成为突出的亮点,建设需求将在保持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同时,趋于向次中心城市转移,向城郊转移,向乡间转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路桥港建设均取得较大突破。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900亿元,同比增长12%,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6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4600公里。港口建设投资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48.8%,内河航运建设投资完成50亿元,同比增长24.8%,扭转了近几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今年,随着国家建设审批权的逐步下放,必将掀起一股公路建设的高潮。根据各地区拟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公路建设尤其以城市间的路网建设为主,还有农村与城市间的低等级公路不容忽视。

    ——铁路建设投资。今年,铁路建设除了继续完善既有路网和国家大型铁路工程(青藏铁路)之外,为了缓解能源建设中的运输瓶颈制约,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建设十大铁路煤运通道,即以大同(含内蒙古西部)、神府、太原(含晋南)、晋东南、陕西、河南、兖州、两淮、贵州(含云南、四川部分地区)、黑龙江东部等十大煤炭基地为中心,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形成十大煤运通道,满足煤炭外运的需要,该运煤通道的建设也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另外,铁道部还决定投资7亿元在成都兴建5条出海铁路。由此也为相关建设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

    ——轨道交通建设。为了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全国各个省市纷纷上报了轨道交通计划。北京、上海、广州、郑州轨道交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一期建设基本告一段落,二期建设正在紧张进行。杭州拟建6条快速轨道,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年内将启动;长三角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起步阶段。今年,我们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占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将会比去年有所增加,将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头戏。

    ——环保工程建设。各地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也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垃圾场建设项目上马众多;另一方面,河道清淤、绿化工程、湿地保护等等也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范畴。例如:广东“十五”期间全省环保投入总额为1500亿元;北京5年环保投资将达1000亿元等等。今年,各地城市建设中环保方面的投资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工程建设总盘子依旧不会小,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开放投资建设和经营市场、建立和推行特许经营制度,也为建筑行业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和经营思路提供了发展空间。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大力推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37.3%,正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10年和本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5%和65%。当前,围绕着全国各地开展的环保城市、卫星城市、旅游城市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工程建设将凸现出来。我们认为,今年,城市电力管网、水暖管网、通讯管网等等建设会有明显的加强。尤其在旅游城市的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园林城市建设更能为建筑行业提供诸多发展机遇。2004年,北京、上海、广东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截至2003年9月底,全国470个示范镇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9亿多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社会配套投资52亿多元。今年,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六部委决定将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等1887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中国和荷兰政府合作的总投资约为4000万欧元的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已经启动,由此可以预计,2004年起,全国小城镇建设将有望真正呈现“如火如荼”的景象。

    ——能源建设。针对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出现的“电荒”,除了国家在电力建设项目审批宏观调控加快的前提下,各地也纷纷上马一批核电、水电、火电、风力发电项目。例如:未来几年,上海临近省份的沿海地区将上马一批核电站建设项目,预计其总容量将在1300万千瓦;贵州今年将新建西电东送“四水八火”项目;浙江省温州市今年投资100亿解“电荒”之围等等。与此同时,电网建设也会随着电站建设项目的增多而表现出水涨船高的态势。例如福建省福州市今年计划投资近7亿改造电网设施。我们认为,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电力建设的总量最近几年将会逐步增大。

    热点区域市场

    ——长三角市场。2003年,长三角地区15城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达到10588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9.2%,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从投资总量看,上海、苏州、杭州3个城市超过千亿元;从增幅来看,常州、苏州、无锡3个城市名列三甲,分别为78.6%、73.3%、66.1%;从投资增量来看,苏州增量最大,达到596亿元,居首位,无锡增量356亿元,列第2位,南京增量351亿元,居第3位。从建设需求上看,除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今后在以世博工程为代表的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外,长三角地区省际和城市间道路交通建设成为一大亮点。根据该地区交通发展规划,今年起,上海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三方面入手对长三角路口进行全方位扩容,至2007年,接轨长三角地区的所有公路出入口将增至35个通道、138根车道;浙江也计划今后5年再投入600多亿元人民币,建成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江苏今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280~300亿元,将新增高速公路3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3000公里。与此同时,长三角的能源建设也成为当前建设需求的一大重点,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据悉,上海临近省份的沿海地区将上马一批核电站建设项目,预计其总容量将在1300万千瓦。上海今、明两年将每年投资60亿元用于输变电设备和电网建设;在今后3年内,江苏电力建设投资可望达到千亿元规模;2003~2007年,浙江省确保完成500~600亿元电网建设工程。估计最近几年,长三角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均在百亿以上。

    ——珠三角市场。自2003年8月份正式提出“泛珠三角”的概念以来,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珠三角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GDP达205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2003年,在"十项重点工程"的有力拉动下,广东迎来新一轮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的高潮,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988.9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上年提高14%。初步预测,2004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500亿元左右,增长约10%。相对于2003年广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增幅明显回落的情况,2004年,广东省将加快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据悉,预计总投资1080亿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由广东省计划发展委员会编制完成,未来几年,珠三角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区域建设的热点。而根据广东省的初步安排,涵盖了公路港口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快速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水利工程等十个方面的今后重点建设项目的总投资达48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0亿元,比去年增长17%。可以预计,能源、交通、水利等建设需求将成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的该地区最大的亮点。

    ——东北市场。“振兴东北”作为十六大提出的与“西部大开发”同等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2003年底首批更新改造项目的公布与实施,使得东北地区成为2004年不得不关注的一大热点地区。除国家投资带动的大量工业改造项目、工业基地建设为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外,东北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如铁道部将在近几年内,安排东北地区必要的既有铁路增建二线和电气化改造工程;中俄朝边境铁路也将于今年年内激活建设。作为振兴东北重中之重的辽宁省,除在国家首批投资610亿的100个项目中占据52项之外,辽宁省还确定了2004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全省交通发展的规划目标,将大力发展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普通路网建设以及港口建设在内的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工业投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东北地区近期建设需求的亮点。

    ——西部市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突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四个重点。而且,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倾斜。在交通建设方面:“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西部铁路建设项目28个,投资约1000亿元,预计完成新线2600公里,既有线复线13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500公里。为了提高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标准,交通部在“十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493亿元,占全部公路专项资金规模的52%,其中重点公路建设的专项资金占全国的50%。预计“十一五”期间,交通部专项资金还会一如既往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水利建设方面: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了《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在加快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兴建一批事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能源建设方面:国家为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优势,正在着手在山西、陕西、蒙西地区“三西”建设煤电综合开发基地、西部油气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新能源基地。通信建设方面:国家在大力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西部地区发展给予有力支持。将在“八纵八横”光纤主干网的基础上,继续加快西部地区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

    ——京津冀市场。作为当前国内建筑市场最热也是最亮的一个地区,京津冀北地区长期以来受到众多建筑企业的密切关注,许多企业把打入北京市场作为表明企业实力与企业发展成长的一种象征。无论是过去的2003年还是2004年以及今后两三年间,以京、津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仍将继续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地区。除却北京市场继续以奥运工程为代表的众多城市基础设施、大型公用建筑、交通、环保等建设需求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建筑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以及作为一个经济圈,在今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对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相对于北京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的规模,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正呈逐年上升之势,预计2004年将达1250亿元,大量的住宅建设、商业设施建设、城市路桥建设以及景观建设需求形成天津建筑市场的未来看点。而根据中科院编写的《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交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预计到2015~2020年,该地区将形成五条包括高速交通线与大能力干线的运输大通道:内联京津冀北主要城市,外接各大区,沟通海外;环渤海经济区九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将缩短在3小时之内。京津冀两市一省正在探索的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不仅预示着未来几年京津唐及其周围6城市以京津为核心的城市经济集合体的崛起,而且也预示着对这一地区城际间的大量交通设施的建设需求。

网游加速

红杏加速器

轻蜂加速器玩游戏快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