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镗床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看重庆主城最后的大杂院生活恍如停留在20年前重庆新闻资讯生活dd

发布时间:2021-01-20 05:00:31 阅读: 来源:镗床厂家

看! 重庆主城最后的大杂院 生活恍如停留在20年前 - 重庆新闻 - 资讯生活

海狮支路的居民经常乘轮渡“进城”

南岸区大佛段正街,茶馆老板李治林在分茶叶。

老茶馆外,师傅一边修鞋一边抽空劈柴。

??? 那些年,城市大半是平房,楼房还是少数。那些年,大家在茶馆里喝茶聊天,而不是打麻将。那些年,隔壁家厨房飘出的香味,会引得邻居推门进来解馋,门口一串串长绳上青菜已晒得打了蔫、街边煤球炉上烧的水冒着泡泡、屋前空地上的蔬菜绿油油一片。黄葛树下,阿姨们正逗着隔壁家还在襁褓中的幼童,鞋匠趁着空当劈了一地的木柴,老奶奶和老爷爷一起晾晒被子,两人各抓住被子一头,一用力,水滴像珠帘一样洒落。这些老重庆的生活方式,就像无声无息的岁月,还来不及仔细思量就慢慢溜走。如今,你可能想不到,这些20年前的旧时光,竟然被封存在主城的一个小角落里,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昨日,记者走进南岸区海狮支路和大佛段两处老街,这里有着主城最后的原生态大杂院之一,沿着蜿蜒的石板路,一路上的场景恍如时光倒流,让人惊奇而亲切。

??? 休闲? 老茶馆1.5元一杯茶

??? “我又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来到南岸区大佛段正街,街边鞋匠收音机正放着这首千百惠的《走过咖啡屋》,旁边就是“大刀刮面”的理发店,一溜过去,中草药铺、修脚铺、老茶馆,一切恍如穿越回到过去。

??? 位于国营大佛段糖果厂旧址的老茶馆,是街上最热闹的地方。几张方桌,几根长凳,老人们正在喝着清茶,谈天说地。一张纸板上写着:“白开水1元,自带茶1元,沱茶1.5元,清茶2元”,真是价廉物美。茶馆内,62岁的老板李治林正用纸袋,把沱茶分包装好。“纸袋是我用信封裁的,一个信封中间剪开,就是两小包”。这些纸袋已经皱巴巴的,一包装4、5钱茶叶,就可以泡一杯了,这样的茶,老李一天可以卖出130多杯。

老李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就在大佛段,后来老李去沙坪坝锅炉总厂当会计,退休以后就回到老家,开了这家小茶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找点事情做,既打发了时间,锻炼了身体,还结识了朋友”。老李告诉记者,小茶馆一月能带来1000多元收入。

生活

煤球烧水劈柴煮饭

茶客里既有老街坊,也有从其它地方过来的。五里店的老陈告诉记者,真的怀念以前老重庆老茶馆的感觉,无意中发现了这家茶馆,没事就爱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现在,很少能找到这样聊天的老茶馆了。”40多岁的王德贵感叹道。从孔子到诸葛亮,谈到从宇宙起源到世界末日,话题又突转到从中午吃的什么、菜价的变化,老人们的话题天马行空,这看似无聊的“话聊”,留住了重庆的市井生活,也留住了人们对街街巷巷的最美好回忆。

老李的茶馆还是用煤球烧水,用铁钎一拨弄,红彤彤的煤球映红了脸颊。“一挑煤球32元,有一百斤,冬天每天要少一挑半煤球,比烧气便宜。”老李说着烧煤的好处还在脑海中,走着走着,就看到“久违”的劈柴场景。“坏凳子扔了可惜了,还可以烧几顿饭”。这位40多岁的师傅拿着一把小斧头,不一会儿,就把凳子变成了一块块小小的柴火。师傅不仅自己劈柴,还做着修鞋的生意,这边还在劈着柴,那边又来了要修鞋的顾客,没功夫搭理我们。对面小吃店的老板告诉我们,师傅在这里修鞋已经有十几年了,价格便宜手艺好。

邻里

家门钥匙常留给街坊

从重庆第五人民医院背后沿石阶下行到海狮支路,有不少低矮的平房和几栋楼房,街坊们告诉记者,这里住的大多是以前重庆茶厂的职工,“大杂院里住的虽不是一家人,但家家都相处得很融洽,比一家人还亲”。黄葛树从路边、墙壁上伸出枝桠,屋前的栏杆、空地上,居民们用盆子、坛子、编织筐等各种器皿栽了花草、葱蒜。记者看到,一处花坛上还刻着“爱护花木”的字样和鸽子图案,“是以前重庆茶厂弄的,有二三十年了,我们这里花草都长得很好。”海狮支路1号居民、55岁的胡阿姨告诉我们。在各家的屋门口都悬着一串串的绳子,上面挂晒着青菜、萝卜叶等。胡阿姨说:“用这腌萝卜叶来做烧白,味道那叫一个棒,比一般的咸菜做的烧白味道好多了”。见到胡阿姨时,她正在为菜地锄草,说是菜地,不过是大小不一的路边空地,都被她利用起来种了莴笋、白菜等。10多分钟,胡阿姨就麻利地锄完草,又割了点青菜,准备午饭时候吃。“种菜完全是一种娱乐,当锻炼身体。”

记者看到,胡阿姨家在底楼,她自己在屋后开了一扇门,“前门、后门,大家来串门也方便。”正说着,梯坎下住着的伍阿姨在下面喊话了:“你家的衣服干了,我帮你收了哟。”胡阿姨笑着说,这里的邻居都是茶厂退休的,“老街坊关系很好,没人的时候给把钥匙照下屋,下雨了收收衣服,都是经常的事”。

赵阿姨是胡阿姨邻居,她家的石磨就摆在门口,“大家想用,就跟我说一声。”赵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吃豆花还是喜欢用石磨,“2斤豆子,一个小时就磨完了,那个清香味,跟机器打出来的不一样。”赵阿姨还现场向我们演示如何用石磨,“要磨细点,一次就少放点豆子进去。”

院落

拉绳晾衣厨房共用

一阵哗啦啦的水声从梯坎上传来,院子里,75岁的张阿姨正在洗被子。石头砌的大水槽放满了水,张阿姨动作麻利地搓洗着。张阿姨和老伴在海狮支路68号已经住了近40年,“现在,我们这里还住了三家人,年轻人都上班去了。”记者看到,大门进去是共用的厨房,收拾的干净整洁,3家人的房门,都半掩着,“我们在屋头,都帮他们照应着”。张阿姨觉得洗衣机太浪费水,还是习惯了用手搓,可要把被子里的水拧掉,可是个力气活,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只见,张阿姨和老伴两个人分别抓住被子的一头,向相反的方向一起用力气拧,水就哗啦啦地流了出来。院子里扯了两根长长的绳子,作为晾衣架。张阿姨还在院子里养了鸡,晒了一些橘子皮,“橘子皮点了熏屋子,可以去味道,晒了放起,邻居要就可以来拿。”

游戏

小孩玩弹珠躲猫猫

在海狮支路1号底楼,50多岁的蒋志成正在烧饭,红烧肉的香味立刻吸引了5、6个街坊,大家就在这黄葛树的坝坝里拉起了家常。“大家都习惯了,就站着聊天,也不觉得累。”59岁的任阿姨表示,下午娃儿些放学后,还要热闹些。“他们还是喜欢耍弹珠,躲猫猫这些,小娃娃都耍这些。”在这里住了30年,任阿姨有很多改不了的习惯,“我进城还是喜欢坐轮渡,走下去几分钟就到码头了,坐船也只要几分钟,比坐车还方便。”记者看到,在这个坝坝上,刚好能看到轮渡在长江上来回。

记者看到,蒋先生家的厨房里摆着一个大水缸,还有不少腌制泡菜坛子。“这个水缸是1972年搬过来的时候就买了,用着方便,自来水沉淀过了,喝都要好喝些。”蒋先生告诉记者,有这口水缸,他家从来都不担心停水,“一天做饭、洗刷的水都够了”。厨房外面,还挂了几个干丝瓜和丝瓜络,“我自己种的,用来洗碗干净,我们也赶下低碳生活的潮流噻。”蒋先生风趣的话语,引得大家笑呵呵的。

观点

温情的邻里关系让人向往

“中国有句俗话叫远亲不如近邻,这就反映了人们互信、友爱、和谐的邻里情感。”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温情的大杂院、和谐的宿舍楼,都在渐渐消失,邻里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样密切。

“过去,街坊邻居那种生活场景一直萦绕在我们的梦里:东家炒了好菜给西家端一碗,西家灌了香肠给东家送几根,酱油盐巴没了到对门家厨房去拿,家里有事把孩子托给隔壁奶奶照顾,大人们天天挥着芭蕉扇在院子里扯起家长里短,小孩子们相约一起爬到树上去抓知了……”张老侃表示,老重庆的生活,跟重庆人喜欢合群、热情、喜欢帮忙的性格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住进新小区周围都是陌生人,很自然地会在内心产生自我保护意识,邻里之间的交流少了。因此,仅存在老街里的这些老重庆生活画面,让大家无限向往。虽然生活方式在变,但大家骨子里仍然向往中国传统的邻里亲情关系,这种亲情关系自然、温馨、和谐,也是无私、慷慨的。

张老侃也表示,现在的邻里关系虽然不可能回到以前那样,但也在逐渐改变,变得融洽,不少社区、小区都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邻里之间交流,也有助于社会和谐。

本组稿件由记者 刘敏 实习生 王权 采写

项羽传内购破解版

明珠三国2无限元宝版

6合宝典老版下载

格斗之皇